●魯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
        曾參生于魯國南武城(今山東省嘉祥縣)。是年,孔子四十七歲,少孔子四十六歲。


●魯哀公元年(公元前494年)
        曾參十二歲。常隨父學詩書,有“伏案苦讀”之說。


●魯哀公三年(公元前492年)
        曾參十四歲。“躬耕于泰山之下,遇大雨雪旬日不得歸,因思父母,而作問梁山之歌。”(見《淮南子》)


●魯哀公五年(公元前490年)
        曾參十六歲。奉父命至楚,從學孔子。


●魯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
        曾參十八歲。隨孔子離楚去衛。


●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
        曾參二十二歲。随孔子自衛返魯。《孔子家語》記有,他“敝衣而耕,常日不舉火”。魯國君要贈其“食邑”,辭而不受。


●魯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
        曾參二十四歲。孔子的高才弟子顔回病故,曾參就成了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人。


●魯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
        曾參二十六歲。孔子呼參而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論語?裏仁》孔子親以《大學》授曾參。


●魯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
        曾參二十七歲。是年,孔子卒,終年七十三歲。孔子臨終將其孫孔鯉之遺孤子思托付于曾參。曾參若父喪而無服,守孔子墓。


●魯哀公十九年(公元前476年)
        曾參三十歲。三年守墓過後,孔門弟子子夏、子遊、子張認為有若面貌很象孔子,要把有若當孔子來事奉,強叫曾參同意。曾參拒絕說:「這樣做不可。老師的德行象長江的水洗過,象秋天的陽光曬過,清淨潔白,無以複加,怎麽隻求面貌象似呢?」(見《孟子.滕文公上》)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
        曾參三十一歲。父病故時,曾參“淚如湧泉,水漿不入口者七日”,以後“每讀喪禮則泣下沾襟”(見《禮記》)


●魯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年)
        曾參三十八歲。武城大夫聘曾參爲賓師,設教于武城(今山東平邑城南40公裏曾子山下)


●魯悼公元年(公元前466年)
        曾參四十歲。離魯去衛。


●魯悼公十一年(公元前456年)
        曾參五十歲。時齊聘以相,楚迎以令尹,晉迎以上卿,曾子皆不應命。


●魯悼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46年)
        曾參六十歲。與子夏、段幹木等設教于西河一帶。


●魯悼公三十一年(公元前436年)
        曾參七十歲。是年,曾參有病卧床不起,把弟子們叫到跟前說:你們掀開被子,看看我的腳和手,都保全得很好吧!我一生正象《詩經》上說的:「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小心謹慎,以保其身。從今以後,我知道身體能夠免于毀傷了。小子們,要記住啊!并且他自言自語地說,君子修養之道貴在三條:「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顔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這三條我能做到嗎?始終不忘修養功夫(《論語?泰伯》)


●魯悼公三十二年(公元前435年)
        曾參七十一歲。一天夜裏,病危中的曾參,突然想起身下鋪着一領華美的席子,是魯大夫季孫氏送給他的。他認爲,自己一生沒做到大夫,不應鋪大夫的席子,于是就招呼兒子們把席子換下來,沒等換上的席子鋪好,就安詳的辭世了,享年七十一歲。葬于魯國南武城(現今山東省嘉祥縣)南武山西南的玄武山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