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陽曾氏舊譜序


族之有譜,欲人知所出也。知所出,則知尊其祖矣!尊其祖,則知敬其身也。而修德立行,自不容于不勉矣!若徒以姓氏昭穆辨親疏,是則異同焉耳矣!廬陵曾氏為吉陽望族,宗英叔潛,曾氏之彥,吾沙溪水村張氏之倩者。一日,持其譜請序,按其先世,乃出于夏禹之後,自帝傳及少康,封其子曲烈于鄫國,至春秋莒人滅鄫,大始祖巫公遂奔魯,去鄫邑旁為曾姓。其後有曰夭、曰阜,為三家宰。曰點、曰參,為孔門高弟,俱不願仕,退居武城,著書立言,大學、孝經傳之無窮,垂教萬世。參封郕國公配享文廟,而九世孫曰樂,封山蔭縣都鄉亭侯;又十五世孫曰據,不仕新莽,避地居江西省于廬陵之吉陽鄉,其後散居于虔、撫、臨、建、袁、韶、交、廣諸州,皆此吉陽之分也。自唐曆宋四百餘年,而本枝益繁,科第儒業,代不乏人,謂非先世流光德厚之報乎!餘觀吉陽之族,詩書簪纓,實推吉陽為貴。而叔潛之志于譜,殆將以明其世、而不妄其所出,則于尊祖敬親之道,自有得于聖門篤實之學矣!嗚呼!世降俗偷,慕華失實,拜汾陽之墓者有之,祖帝王之世者有之,上誣其先,內欺其心,于作譜之初意,背馳甚矣!曾氏其勉之乎!叔潛于予有連姻之雅,則于茲譜也,烏可吝而不序。


                                   宋翰林學士尚書、吏部郎中、知制誥充國史館修撰   歐陽修序


 


註:原文稿完全無標點,我加以斷句標點,如有錯誤敬請賜教,感謝!


附註:
(1)《是則異同焉耳矣》: 意指無異隨聲附和。
(2)《彥》: 有才德的人。
(3)《宗英》:宗族的精英。
(4)《虔》:虔州,現今江西省贛州。
(5)《撫》:撫州,現今江西省撫州市。
(6)《臨》: 南昌,現今江西省南昌市。
(7)《建》:建昌府,現今江西省南城縣。
(8)《袁》:袁州,現今江西省宜春市。
(9)《韶》:韶州,現今廣東省曲江縣。
(10)《交》:交州,相當於現在粵西、廣西及越南一部分。
(11)《廣》: 廣州,包括現今南海、番禺、順德。
(12)《汾陽》:唐朝郭子儀平定安史之亂,唐肅宗封為汾陽王。
(13)《叔潛于予有連姻之雅》:曾叔潛和我有連姻的美好關係。
(14)《歐陽修》:(公元1007年-公元1072年),江西省廬陵人(現今江西省永豐縣沙溪城南村),字永叔,自號醉翁。宋朝翰林學士大文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