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水老年人中至今還流傳著【曾家黃金三百兩,只買吉水讀書聲】的故事。


故事說的是,西漢末年王莽專權,據公不仕王莽,領全族二千人自山東南下渡長江,避於豫章郡,家江西廬陵縣吉陽鄉(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東漢時,為褒獎據公忠於漢室,贈送曾家三百兩黃金,據公用此三百兩黃金修建書院供吉水後人讀書。(東漢明帝永平六年(公元63年),據公追封吉陽郡公,二室均受封吉陽郡主,劉氏封吉陽郡一品夫人。)


吉水從此讀書之風日盛,在曆史上也曾出現過一門三進士、隔河兩都堂、五里三狀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的人文盛況,享有【文章節義之邦】的美譽。


吉水自唐朝開科取士以來,總共中榜進士高達532人,其中包括狀元6人、榜眼4人、探花3人。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殿試前3名進士皆是吉水人:狀元 胡廣、榜眼 王艮、探花 李貫。


 


附註:
(1)《一門三進士》: 在吉水曆史上總共出現過二次
      第一次==>宋真宗祥符元年(公元1003年)毛應銓
                         宋仁宗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毛洵
                         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毛偕
      第二次==>明世宗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曾存仁(父親)
                         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曾同亨(長子)
                         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曾乾亨(次子)

(2)《隔河兩都堂》:此二人出身之地僅隔一條烏江(又稱恩江)
        鄒元標==>明神宗萬曆五年(公元1577年)丁丑科第三甲進士,明熹宗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任吏部左侍郎,吉水縣城小東門鄒家人。
        熊概==>明永樂進士,任左都御史,吉水縣東門外七里地之三家小村人


(3)《五里三狀元》:此三人出身之地相隔不到五里
        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庚辰科狀元 胡廣(廬陵縣臨江鄉胡家邊村人)
        明英宗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壬戌科狀元 劉儼(廬陵縣水南鎮東城村人)
        明英宗天順八年(公元1464年)甲申科狀元 彭教(廬陵縣水南鎮瀧頭村人)


吉水暨現今江西省吉安市
==>古稱廬陵、吉州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隸屬吳、越、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11年)設置廬陵縣,隸屬九江郡
==>漢朝改隸屬豫章郡
==>東漢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孫策將廬陵縣從豫章郡分離,提升設置為廬陵郡。
==>隋開皇十年(公元590年)將廬陵郡改為吉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改回為廬陵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又改為吉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再次改為廬陵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再改為吉州。
==>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吉州改設置為吉州路總管府
==>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取吉水、安福兩州各一字,吉州路總管府更名為吉安路,「吉安」之名自此始。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廢吉安路,設置吉安府。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廢吉安府,設置為廬陵縣,直接隸屬於江西省。
==>民國3年(公元1914年)設置廬陵道,廬陵縣改稱為吉安縣,隸屬於廬陵道。
==>民國15年(公元1926年)廢廬陵道,改隸屬江西省。。
==>民國21年(公元1932年)改隸屬第九行政區公署。
==>民國28年(公元1939年)改第九行政區為第三行政區。
==>民國38年(公元1949年)吉安縣改為吉安分區。9月將吉安分區改為吉安專區,隸屬於贛西南行政區。
==>公元1951年7月廢贛西南行政區,改隸屬江西省。
==>公元1968年5月吉安專區改稱為井岡山地區。。
==>公元1979年7月又將井岡山地區改稱為吉安地區。
==>公元2000年5月11日撤銷吉安地區和縣級吉安市,設立地級吉安市,原縣級吉安市改設吉州、青原兩個市轄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