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慶平會長、尊敬的各位專家:(在江西省譜牒座談會上的發言稿)
譜牒是記述氏族世系的書籍。自文正公以來,曾氏族譜在世人面前已成品牌。爲維護品牌光輝形象,江西曾氏族譜在全世界要打造一流水平,不但必須具有時代特色,與世俱進,符合當前法律法規,還要保留老祖宗留下傳統文化的寶貴精華,不斷革新,不斷完善,更爲實用,可讀可藏。本人雖接觸族譜近半個世紀,但水平所限,現淺談以下建議,請專家指正,也希望能爲江西曾氏打造一部具有當代特色,與世俱進,符合當前法律法規,一流的族譜添磚添瓦。
一、巫公,曾姓始,仕于魯國在先;參公爲開派祖,建邑武城在後。參公封宗聖,爲武城堂,故曾氏族譜譜名爲“武城曾氏重修族譜”,清朝已統一法定譜名和堂名,已成爲不争事實。江西曾氏族譜譜名一律啓用“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堂名爲“武城堂”不要變。
二、“希言公彥承”是孔氏派語。曾氏派語在《壬申例言》中明确規定,吾族六十三代用“宏”字,沒有說五十八代用“希”字,故曾氏族譜的派語中不該有孔氏五字。“鼎……聲”十字有争論的派語,建議先列表,後旁注,存疑後定,不要輕易删除。丢失珍貴的研究資料。
三、曾氏族譜從八派炜公開始就選用五代記錄(五服圖)後命名爲歐式圖譜,它功能之多,優于任何譜式,如:①易檢查正誤;②易找世系;③立體排版,圖文并茂,節省用紙;④易統計上報;⑤易累總,可分屋場總五服圖、房系分支五服圖、個人資料明細五服圖三大類,做到繁而不亂,綱舉目張;⑥易發現繁衍斷層,促進和諧,落實祖規;⑦上接某頁,下轉某頁,極易翻閱;⑧五世同堂資料複印件中可提供完整資料,做爲完整的法律文書。歐式圖譜自清朝以來都是曾氏族譜法定版本,長期以來一直被大衆所認可。以上諸多優點,其他譜式難以取代,我省應以歐式定格,統一譜款。請專家從長從優計議,不要廢棄。與世俱進,在古代歐版的基礎上,增加以下内容:①房系總圖,即五服圖總表;②房系簡圖,即銜接上下世系小圖;③房系吊線圖,即五服圖去掉生殁配葬及生子女等資料的壓縮圖,又名房系分支圖或吊線圖;④頁邊增設房系、派次、屋場、版次及遷徙概況、頁碼等。
四、爲便于閱讀和審研,根據傳統習慣,全省應統一族譜術語和族譜編寫,今建議如下:
⑴名派立表,字派或小名、排行、待郎奉行、别名、筆名、藝名等小字旁注。
⑵“子在父下,弟在兄右”或書“子在下,弟在左”不書“弟在兄左”,必須分主從,以免争論。
⑶原配妻書“配”,後娶未婚女書“娶”,娶有婚姻史書“續娶”、娶妾書“又娶”。(無結婚證者,“母以子貴”,無子不書)。
⑷女兒出嫁書“适某”。遇女兒在甲姓離婚後再嫁乙姓或甲姓某人時書“适甲,後改乙或甲某人”,不書“适甲,後适乙或适甲某”,未婚書“未字”,法定婚齡已到而未婚,書“待字”,訂婚未結婚書“字某”。
⑸五服圖中少則二至三房,多則幾十房,因每人都可生子爲房系或源頭分支,故不書“五代一房”,應書“五代一(體)系(版)”爲宜。按派次逢零逢五另立房系。
⑹不書“斷代”不雅詞句。該書“有舍已祖,而祖别房”、“迷宗”、“忘系”等需要曲全房系的語言去叙述。
⑺選用簡化字,增設标點符号,用電腦合成古代字,如旦和寸組合成“ ”字。不常用的漢字,注上拼音字母,讓大衆能認讀。
⑻房系統一以四字定系名,如遇古代用“三十郎房系”、“四十六郎三子”統一縮爲“三十房系”、“四六三系”;現代人開房系頭遇派名雷同者,後生應改名或改成同音不同字。如有三個慶紅房系雷同者,後生兩位改成慶洪和慶宏。
⑼五服圖資料應低一格書寫分段,第一段内容包括:是否雙祧、三祧,字派、小名,生平功德、業績、生年、學曆、殁年、終年、享年、葬地等。(有名望五十九歲以前去世者,壽年統計書“終年”,有名望六十歲以上去世者累總壽年書“享年”,庶民不用)配偶爲第二段,每氏一段。本段書生地、生父、生年、殁年、葬地、生子、生女、學曆(文盲、小學不書)、業績等。生子合計爲一段,合計多少名,“名”外圍加“□”,奪目顯眼,便于查找。每子一段,這是譜中的主題段,如已夭折、外遷、過繼或書“俟詳”者,必須在名字下方注明。父表注明,下不列表。合計生女多少共一段,一律不書“名”,也不加“□”,如“生女三”逐大小順序記錄生年、學曆、嫁何地何人等,除純女戶外,都在父表記錄,下不列表,外甥、外甥女不書。已故無後戶,在最後段書“○乙”,現代人無後,最後段不書“○乙”,留下空白,備後撫子。平頂不低格書“○”表示注解,諸如複雜,在五服圖中難以示意的問題,進行補充說明(注解段稱結束段)。
⑽父母生子順序應書生長子、生次子、生三子……以子爲中心,子前加數爲子序,子後加數爲子數。
⑾年月日的記載:原則上先公元次朝代再幹支後月日時。如生于公元二零一一年辛卯五月初五日午時。每個名字除生年書公元外,其他如殁年、葬年、遷年、配氏的生年、殁年等均可省略“公元”二字。殁于乾隆或殁于康熙等,絕不要去掉“于”字,錯成“殁乾隆”等不雅詞句。已故上祖可用公元年書生殁年,如曾國藩可書(1811—1872)。
⑿祠墓必須寫明地址、朝向及四周界址,注明始建、修建年份和附葬名單。寫名向南,忌寫“南向”等含糊方位詞。四周界址忌寫“上下、左右”等遺留争議空間,必須用指南針方向書寫界址方位。
⒀親近不婚,同宗不婚,宣傳祖規。如同宗已婚者,族譜上女方不書姓,也不書派名,如:“祥福,配五秀”以示下不爲例。
⒁男到女家入贅者從撫門入,不書入贅者姓氏和生地。生女随母姓,不書派名。旋即成兒媳(生女與兒媳,其生年資料要完全吻合)。
⒂過房撫子是祖規,生子撫子權利平等。未成年書“撫”,成年書“嗣”,過撫雙方都要注明何地何房系何人之子何名人士。如過半,雙方都要注明撫方更名後的名字,交代承嗣分配合約。子表上雙方注明雙祧字樣,出半書“過××統傳系”、“撫××共承嗣”,全過書“過××傳系”、“撫××承嗣”,有條不紊,提供族譜依據。
⒃随母從異姓子,書“寄居某地某姓”。自賣身者除保留生年資料外,書“其他資料俟詳”,冀歸宗也。
⒄二字頭、三字頭之寫法。寫在兒子頭上的二個字爲二字頭,三個字爲三字頭。如“俊子”、“傑次子”、“輝撫子”等。選父親名字中最後一個字,與順序、系源組成二字頭或三字頭。前者爲獨生子,中者爲排行第二,後者爲撫子。二字頭或三字頭是聯絡父子關系的紐帶。
⒅夭、殇、殁之區别:十一歲以下去世書“夭”,青年或未結婚去世書“殇”、壯年或結婚後去世書“殁”,死于國事書“國殇”。
⒆排行和待郎官次不能代名,如三十六派椢俊公之子應“萬公”立表,“五郎”旁注。如老譜未有名字資料,暫有排行或××郎代之。
⒇族譜中提供一份“近代幹支與公元對照表”便于對照年份,實爲可用。(幹支逢單爲歲在,幹支逢雙爲歲次)。
五、曲烈以前爲姒姓,曲烈起姓鄫,巫公起姓曾。最好不書“巫公出姒姓”。
六、黃帝、大禹、曲烈、巫公、點公、參公中唯獨參公封宗聖。不書“他們都是聖人”。
七、曾氏族譜法定從曲烈起計代數,從巫公起計世數,從參公曾子起計派數。派加四等于世(即五代);世加五十三等于代(即五十四代)。如祥派:77+4=81代,81+53=134代。
八、曾氏族譜法定從黃帝至少康爲宗源;從曲烈至點公爲譜源;從曾參開派至億萬斯年爲派次流源。以上簡稱爲武城曾氏的“族譜三源”。
九、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在清朝的《壬申例言》和《曾國藩催修族譜》中都明确指出:“禦史大夫慶公生子二,長偉次骈”已成不争事實。江西不能例外,不但不能有慶生五子說,還得協助“利運教”系尋根歸宗,做到真正明白,才能算是世界一流水平。如一省出數典,必掀世界風波。
十、江西省級武城曾氏重修族譜,應大力幫助石城縣大由鄉錯亂九代,出現“慶”字派近三百多歲,現代人已排至八十五“念”字派和八十六“顯”字派之爲大錯。易改者不改,會緻笑方家,怎稱世界一流?
以上是個人淺談,供各位專家參考批評。祝座談會圓滿勝利,爲打造江西一流族譜加油!祝大家健康如意!
曾 源 海
公元二零一一年六月四日于江西宜春曾氏省譜牒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