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忠心崙下背德慶夥房(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忠心崙下背德慶夥房維盛公祖堂(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



本譜系依列表由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英超房系25世孫  尚卿  整理製作
(1)【嘉應曾氏族譜】清康熙50年(公元1711年)廣東嘉應州鎮平縣手抄族譜
(2)【梅城鳳尾閣曾氏大宗祠祠譜】清雍正11年癸丑(公元1733年)  木活字版
(3)【曾氏祠譜】清嘉慶21年(公元1816年)  木活字版
(4)【曾氏源流大宗譜】清嘉慶25年(公元1820年)  木刻本
(5)【曾氏族譜】台灣屏東縣手抄本族譜(清朝時期抄本)
(6)【屏東全台宗聖公祠六大戶派下-曾氏祖譜】民國63年(公元1974年)屏東宗聖公祠 出版刊行 
(7)【宗聖公西山戶開基祖逸川公派下-曾氏族譜】民國82年(公元1993年)出版刊行(西山戶21世  曾慶珍  編著)
(8)【曾氏族譜】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西山祖堂手抄本族譜(民國抄本)
(9)【曾氏族譜】台灣屏東縣手抄本族譜(台灣日據時期抄本)
(10)【曾氏族譜】台灣屏東縣手抄本族譜(民國抄本)



=====================================================================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維盛房世系(忠心崙下背德慶夥房)



祖籍地: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西山(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西山曾屋)



遷徒地:福建省台灣道台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現今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海平路)



台灣開基祖: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19世維盛公(宗聖公71派  紀字輩)



堂號:德慶堂



堂聯:東魯傳經府      南豐修史家



武城輩序:(63派標定使用) 
    宏聞貞尚衍      興毓傳紀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輩序:(64派標定使用)
    逸存宗三文長英      維體君恩冠世卿
    孔孟共傳堯舜道      東西南北表聲名




1派 參—2派 元—3派 西—4派 欽─5派 得(無彳旁)—6派 羨—7派 遐—8派 煒—9派 樂—
10派 浼—11派 旃—12派 嘉—13派 寶—14派 埮—15派 據—16派 闡—17派 植—18派 燿—19派 培—20派 德—21派 珣—22派 渙—23派 梓—24派 勰—25派 端—26派 鉉—
27派 海—28派 璜—29派 興—30派 隆—31派 鈞—32派 謀—33派 丞—34派 舊—35派 儣—36派 幗俊—37派 萬—38派 沂—39派 蟾—40派 中彥—41派 美—42派 庭—43派 澄
—44派 權—45派 益甫—46派 攸—47派 繼球—48派 蓮—49派 問忱—50派 茂森—
51派 允淐—52派 紋光




53派  裕振(1世)--紋光之次子,字玉鳴,官至南宋奉政大夫,卒於南宋,尊為嘉應曾氏開基祖,立裕振公派。配陳氏,生子二:天秩、天禎。




54派  天秩(2世)--裕振之長子,諱  政,行十郎,生於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歲次乙未年九月十四日卯時(端平為南宋理宗之年號),南宋景定元年(公元1260年)庚申科進士,奉直大夫,官大理寺評事,卒於南宋。配聶氏,生子四:啟源、啟溪、啟滄、啟海。



南宋末年,天秩公與聶氏大安人肩挑父母金骸,帶著四幼子(啟源、啟溪、啟滄、啟海)與夫弟(天禎),自福建路汀州寧化縣石壁村(南宋地名)(今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逃難遷徙至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石窟都徐溪鄉(南宋地名)(元朝江西行中書省海北廣東道梅州路程鄉縣石窟都徐溪鄉)(明朝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程鄉縣石窟都徐溪鄉)(明朝末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鎮平縣蓼陂鄉)(清朝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同福鄉)(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天秩公於贛州會昌縣羊角水不幸因病身故。



肆子  啟海  生於南宋景定五年(公元1264年)歲次甲子年三月初九申時(景定為南宋理宗之第七個年號)。




55派  啟滄(3世)--天秩之參子,行三郎。配黃氏,生子三:一生(甡)、壽生、正生。裔衍廣東蕉嶺、梅縣、廣西玉林、廣西欽州、廣西梧州、江西宜豐、香港、台灣屏東(西山戶、九嶺戶、湍塘戶)。



◎清同治武城譜記載  啟滄  配黃氏  生子一﹕甡。
查  清康熙老譜【嘉應曾氏族譜】、清雍正老譜【梅城鳳尾閣曾氏大宗祠祠譜】、清嘉慶老譜【曾氏祠譜】、清嘉慶老譜【曾氏源流大宗譜】及梅塘所老譜,皆記載  啟滄  配黃氏  生子三﹕一生、壽生、正生,故以此改正【啟滄  生子一﹕甡】之錯誤。




56派  一生(4世)--啟滄之長子,又名  甡,配劉氏四娘,生子三:子富、子貴,子福;繼娶劉氏八娘,生子一:子華。長子  子富  雙祧  一生  及  正生  兩房。




56派  正生(4世)--啟滄之參子,又名  歪生,無後。由一生之長子  子富  雙祧 一生  及  正生  兩房。




57派  子富(5世)--一生之長子,雙祧  一生  及  正生  兩房,在一生房配陳氏,生子一:敬安。在正生房配陸氏,生子二:振復、振彩。




58派  振復(6世)--子富之長子,配許氏,生子一:惟英。




59派  惟英(7世)--振復之子,配謝氏,生子二:福移、安德。




60派  福移(8世)--惟英之長子,配李氏,生子一:日聰。




61派  日聰(9世)--福移之子,配范氏,生子一:思本。




62派  思本(10世)--日聰之子,配許氏,生子二:梓松、梓迁。




63派 梓松(宏)(11世)--思本之長子,配謝氏,生子一:逸川。繼娶范氏。




64派  逸川(聞)(12世)(逸)--梓松之子,字繼盛,號述園,為西山戶開基祖。配謝氏,生子三:存省、存約、存靜。繼娶吳氏,三娶李氏。




65派  存靜(貞)(13世)(存)--逸川之參子,配邱氏,生子三:宗祥、宗英、宗瑞。




66派  宗祥(尚)(14世)(宗)--存靜之長子,生子五:省三、位三、習三、聯三、榮三。




67派  位三(衍)(15世)(三)--宗祥之次子,配徐氏,生子六:展文、俊文、鳳文、煥文、淑文、鴻文。
次子  鴻文  出為  聯三  之撫子




68派  展文(興)(16世)(文)--位三之長子,生子二:長清、長淵。




69派  長清(毓)(17世)(長)--展文之長子,配林氏,生子二:英賢、英冠。




70派  英賢(傳)(18世)(英)--長清之長子,配大氏,生子一:維盛。




71派  維盛(廣)(19世)(維)--英賢之子,自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塹垣村(清朝地名)(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西山曾屋)遷徙至福建省台灣道台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清朝地名)(現今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並於中心崙建立三合院夥房,並建一祖堂,該祖堂暨為【維盛公祖堂】,維盛公為西山戶下背德慶台灣開基祖(來台祖)。配邱氏,繼娶張氏,三娶徐氏,四娶古氏。生子二:體輝、體耀。




(註)清朝乾隆年間之福建省台灣道台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雖說後來行政區域地址改為今日之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但是一直以來皆是以【忠心崙】稱呼此村庄,甚至直到今日除了戶籍地址及郵件地址書寫為美和村之外,交通路標仍是使用【忠心崙】,現今人與人之間也還是以【忠心崙】來稱呼。



(註)裕振公為曾子(宗聖公)第53代裔孫,尊為曾氏嘉應開派祖,暨為嘉應裕振公派一世祖。
西山戶開基祖==>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12世逸川公為曾子(宗聖公)第64代裔孫(以64派表示)
西山戶下背台灣開基祖==>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19世維盛公為曾子(宗聖公)第71代裔孫(以71派表示)



(註)古梅州程鄉縣徐溪鄉之沿革
<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廣州義安郡程鄉縣(從海陽縣析出 設立程鄉縣)(此為程鄉縣建置之始)
<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潮州程鄉縣(設立潮州)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潮州程鄉縣(隋朝沿用舊制)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義安郡程鄉縣(罷潮州設立義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復設潮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嶺南道循州總管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設立循州總管府管理循州  潮州)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廢  循州總管府)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陽郡程鄉縣懷仁鄉(潮州改為潮陽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潮陽郡改為潮州)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公元945年)>嶺南道敬州程鄉縣懷仁鄉(從潮州析出設立敬州)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廣南東路恭州程鄉縣徐溪鄉(宋朝因避宋太祖之祖父"趙敬"名違將敬州改名為恭州)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徐溪鄉(將恭州改名為梅州)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廣南東路潮州程鄉縣徐溪鄉(廢 梅州  改隸屬潮州)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徐溪鄉(復 梅州)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廣南東路義安郡梅州程鄉縣徐溪鄉(梅州降為散州  改隸屬義安郡)
<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廣南東路義安郡程鄉縣徐溪鄉(廢 梅州)
<南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徐溪鄉(復 梅州)(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梅州程鄉縣徐溪鄉(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潮州路梅州程鄉縣徐溪鄉(梅州降為散州  隸屬潮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程鄉縣石窟都二圖徐溪鄉(明朝實行府縣制)
<明嘉靖四十三年五月(公元1560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平遠縣石窟都二圖徐溪鄉(從程鄉縣析出義化都一圖、長田都一圖、石窟都一圖、石窟都二圖與興寧縣部份縣地設置平遠縣)
<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鎮平縣石窟都二圖徐溪鄉(從平遠縣析出石窟都一圖、石窟都二圖與程鄉縣之松源都二圖、龜漿都二圖設置鎮平縣)(此為鎮平縣建置之始)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徐溪鄉(程鄉縣升為嘉應直隸州統領長樂縣、興寧縣、平遠縣與鎮平縣等四縣)(此為嘉應州建置之始)
<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廣東省嘉應府鎮平縣徐溪鄉(嘉應直隸州升為嘉應府)
<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徐溪鄉(復 嘉應直隸州)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廣東省鎮平縣徐溪鄉(民國實行省縣制  廢嘉應州)
<民國3年(公元1914年)>廣東省蕉嶺縣徐溪鄉(鎮平縣改名為蕉嶺縣)(此為蕉嶺縣建置之始)
<公元1952年>廣東省蕉平縣徐溪鄉(蕉嶺縣與平遠縣合併為蕉平縣)
<公元1954年>廣東省蕉嶺縣徐溪鄉(蕉平縣分為蕉嶺縣與平遠縣)
<公元1958年>廣東省梅縣新鋪公社(裁撤蕉嶺縣併入梅縣)
<公元1961年>廣東省蕉嶺縣新鋪公社(恢復蕉嶺縣建置)
<公元1971年>廣東省蕉嶺縣徐溪公社(從新鋪公社析出徐溪公社)
<公元1987年>廣東省蕉嶺縣徐溪鄉
<公元1988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徐溪鄉(建置梅州市)
<公元1993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徐溪鎮
<公元2003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裁撤徐溪鎮併入新鋪鎮)
<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徐溪村、高乾村、東坡村、黃坑村、黃沙村、三坑村


 



(註)古梅州程鄉縣蓼陂鄉之沿革
<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廣州義安郡程鄉縣(從海陽縣析出 設立程鄉縣)(此為程鄉縣建置之始)
<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潮州程鄉縣(設立潮州)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潮州程鄉縣(隋朝實行州縣制)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義安郡程鄉縣(罷潮州設立義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復設潮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嶺南道循州總管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設立循州總管府管理循州  潮州)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廢  循州總管府)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陽郡程鄉縣懷仁鄉(潮州改為潮陽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潮陽郡改為潮州)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公元945年)>嶺南道敬州程鄉縣懷仁鄉(從潮州析出設立敬州)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廣南東路恭州程鄉縣蓼陂鄉(宋朝因避宋太祖之祖父"趙敬"名違將敬州改名為恭州)(宋朝實行路州縣制)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蓼陂鄉(將恭州改名為梅州)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廣南東路潮州程鄉縣蓼陂鄉(廢 梅州  改隸屬潮州)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蓼陂鄉(復 梅州)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廣南東路義安郡梅州程鄉縣蓼陂鄉(梅州降為散州  改隸屬義安郡)
<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廣南東路義安郡程鄉縣蓼陂鄉(廢 梅州)
<南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蓼陂鄉(復 梅州)(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梅州程鄉縣蓼陂鄉(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潮州路梅州程鄉縣蓼陂鄉(梅州降為散州  隸屬潮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程鄉縣龜漿都第二圖蓼陂鄉(明朝實行府縣制)
<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鎮平縣龜漿都第二圖蓼陂鄉(從平遠縣析出石窟都一圖、石窟都二圖與程鄉縣之松源都二圖、龜漿都二圖設置鎮平縣)(此為鎮平縣建置之始)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蓼陂鄉(程鄉縣升為嘉應直隸州統領長樂縣、興寧縣、平遠縣與鎮平縣等四縣)(此為嘉應州建置之始)
<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廣東省嘉應府鎮平縣蓼陂鄉(嘉應直隸州升為嘉應府)
<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蓼陂鄉(復 嘉應直隸州)
<清同治年間>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同福鄉(蓼陂鄉改名為同福鄉)(此為同福鄉建置之始)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廣東省鎮平縣同福鄉(民國實行省縣制  廢嘉應州)
<民國3年(公元1914年)>廣東省蕉嶺縣同福鄉(鎮平縣改名為蕉嶺縣)(此為蕉嶺縣建置之始)
<公元1952年>廣東省蕉平縣同福鄉(蕉嶺縣與平遠縣合併為蕉平縣)
<公元1954年>廣東省蕉嶺縣同福鄉(蕉平縣分為蕉嶺縣與平遠縣)
<公元1958年>廣東省梅縣新鋪公社(裁撤蕉嶺縣併入梅縣)
<公元1961年>廣東省蕉嶺縣新鋪公社(恢復蕉嶺縣建置)
<公元1987年>廣東省蕉嶺縣新鋪鎮
<公元1988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建置梅州市)
<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新鋪鎮同福村、尖坑村、長江村、獅山村、矮車村、潘田村、鎮郊村、象嶺村


 



(註)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之沿革
<南朝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廣州義安郡程鄉縣(從海陽縣析出 設立程鄉縣)(此為程鄉縣建置之始)
<南朝陳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潮州程鄉縣(設立潮州)
<隋開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潮州程鄉縣(隋朝實行州縣制)
<隋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義安郡程鄉縣(罷潮州設立義安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復設潮州)
<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嶺南道循州總管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設立循州總管府管理循州  潮州)
<唐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廢  循州總管府)
<唐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陽郡程鄉縣懷仁鄉(潮州改為潮陽郡)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嶺南道廣州都督府潮州程鄉縣懷仁鄉(潮陽郡改為潮州)
<五代南漢乾和三年(公元945年)>嶺南道敬州程鄉縣懷仁鄉(從潮州析出設立敬州)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廣南東路恭州程鄉縣興福鄉(宋朝因避宋太祖之祖父"趙敬"名違將敬州改名為恭州)
<北宋開寶四年(公元971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興福鄉(將恭州改名為梅州)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年)>廣南東路潮州程鄉縣興福鄉(廢 梅州  改隸屬潮州)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興福鄉(復 梅州)
<北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廣南東路義安郡梅州程鄉縣興福鄉(梅州降為散州  改隸屬義安郡)
<南宋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廣南東路義安郡程鄉縣興福鄉(廢 梅州)
<南宋紹興十四年(公元1144年)>廣南東路梅州程鄉縣興福鄉(復 梅州)(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梅州程鄉縣興福鄉塹園社(梅州為直隸州)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江西行省海北廣東道潮州路梅州程鄉縣興福鄉塹園社(梅州降為散州  隸屬潮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程鄉縣石窟都二圖興福鄉塹園社(明朝實行府縣制)
<明嘉靖四十三年五月(公元1560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平遠縣石窟都二圖興福鄉塹園社(從程鄉縣析出義化都一圖、長田都一圖、石窟都一圖、石窟都二圖與興寧縣部份縣地設置平遠縣)
<明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廣東承宣佈政使司潮州府鎮平縣石窟都二圖興福鄉塹園社(從平遠縣析出石窟都一圖、石窟都二圖與程鄉縣之松源都二圖、龜漿都二圖設置鎮平縣)(此為鎮平縣建置之始)
<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塹園社(程鄉縣升為嘉應直隸州統領長樂縣、興寧縣、平遠縣與鎮平縣等四縣)(此為嘉應州建置之始)
<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廣東省嘉應府鎮平縣興福鄉塹園社(嘉應直隸州升為嘉應府)
<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塹園社(復 嘉應直隸州)
<清同治年間>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興福鄉塹園村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廣東省鎮平縣興福鄉塹園村(民國實行省縣制  廢嘉應州)
<民國3年(公元1914年)>廣東省蕉嶺縣興福鄉塹園村(鎮平縣改名為蕉嶺縣)(此為蕉嶺縣建置之始)
<公元1952年>廣東省蕉平縣興福鄉塹園村(蕉嶺縣與平遠縣合併為蕉平縣)
<公元1954年>廣東省蕉嶺縣興福鄉塹園村(蕉平縣分為蕉嶺縣與平遠縣)
<公元1958年>廣東省梅縣蕉城公社(裁撤蕉嶺縣併入梅縣  並設立蕉城公社)
<公元1961年>廣東省蕉嶺縣蕉城公社(恢復蕉嶺縣建置)
<公元1973年>廣東省蕉嶺縣東方紅公社(蕉城公社改名為東方紅公社)
<公元1987年>廣東省蕉嶺縣興福鄉塹垣村
<公元1988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興福鄉塹垣村(建置梅州市)
<公元1993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興福鎮塹垣村(鄉改為鎮)
<公元2004年>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裁撤興福鎮併入蕉城鎮及長潭鎮)
<現今>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長潭鎮塹垣村


 



(註)清朝乾隆年間之福建省台灣道台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改制為>福建台灣省台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改制為>福建台灣省台南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台灣日據時期明治28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改制為>台灣府台南縣鳳山支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台灣日據時期明治34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改制為>台灣府阿猴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台灣日據時期明治38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制為>台灣府阿緱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台灣日據時期大正9年(民國9年)(公元1920年)改制為>台灣府高雄州潮州郡內埔庄忠心崙
<台灣光復後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改制為>台灣省高雄縣內埔鄉美和村
<台灣光復後民國39年(公元1950年)10月1日改制為>台灣省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現今>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為何我們家保存的文件很少、老照片也是很少?---尤其在這幾年更是納悶,現在想起,這幾年一直想做一件事--重修我們家的族譜,101年6月4日(公元2012年)尚卿  撰于 屏東 厚實齋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25世孫  曾尚卿  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天下一曾無二曾 的頭像
    天下一曾無二曾

    宗聖公後裔--天下一曾無二曾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