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蒼柱諱檠字聖玉建置南安記(原碑石現存南山祖祠內,全文如下)


男子之生,貴乎有所樹立,讀書成名,置身通顯以忠君孝親,此其上也,然而不易得也。次之,則守分作家創立基業,上足以奉先、下足以裕後也,可告無愧于此生焉!總之,身為男子務期成立,慎勿不肖自待也。


吾家自少崖公、念莊公世德相承,家聲駸駸乎振矣!吾父又克體先志,衝齡嗜學,弱冠遂有聲於黌序,年未五帙已與明經之選,因世滄桑不樂仕進,以致齎志而歿焉!時予方髫年,即志切成立,且賴母李氏有鄭之賢、長兄有姜田之誼,入經出來拮据,遑經營數十載,衣食稍幸有之,居無何,值丙辰海變,予兄弟遘難身罹虐刑,至今猶存心悸之,汝曹不可不記憶也。


追丁卯年以丁口殷繁、房屋湫隘,兄弟始分居期時也,自思舊產幾何,得無未敷日費用乎!偕汝陳氏母勞心焦思,粒積營為創買田業,視昔而倍之,惜汝母先逝,為可念耳。後娶莊氏母復能勤儉佐家,陸續增置,雖未至於殷盈,亦頗不虞於匱乏,然猶慮奉先無地、裕後無基,爰創南安住場一所。營室立堡,中為祠堂者三棟,以祀祖先,周圍為住房者百有餘間,其後始於己卯、成於丁亥,汝子孫念予經盡苦心,將來歷久損壞,務依舊例修葺,不許偏執己見擅為更張,亦不許售換,以啟寡隙。如是,則善成者視夫善創者,其所樹立當不少讓也,又何有不肖自待之嫌乎!今欲汝子孫凜承先業​​爰志,其所由來勒之於石,以垂久遠雲。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歲季春吉旦立


 


 


(註)【曾蒼柱諱檠字聖玉建置南安記】完全無標點斷句,尚卿 加以標點斷句,如有錯誤敬請賜教斧正,感謝!


(註)【曾蒼柱諱檠字聖玉建置南安記】乃是鑲嵌於廣東省汕尾市陸豐市西南鎮南山村的南山祖祠內之碑石記文。


(註)立碑人為陸豐西山祖義公派下64派(8世)南安公
64派(8世)南安公    少崖公之曾孫、念莊公之孫、萬里公之次子,冊名蒼柱, 諱檠,字聖玉,邑庠生,誥封儒林郎。


(註)【曾蒼柱諱檠字聖玉建置南安記】白話文解釋全文如下,如有錯誤敬請賜教斧正,感謝!



 



曾蒼柱諱檠字聖玉建置南安記(白話文解釋全文如下)


生為男子,最重要的莫過於建功立業、功成名就,竭盡貢獻己力在國以報君恩、在家尊奉孝親,這是最上等的人。其次,安分守己,致力基業對上足以奉養尊親,對下足以生養無虞,可說是無愧於此生!總而言之,身為男子務必期許自己能建功立業、功成名就,切勿不孝忤逆自以為是。


我家族自少崖公、念莊公承襲世代祖訓,家族聲望自然而然振興。我的父親又深悟先祖志向,從小就奮勇好學,20歲之時在學堂就己有名聲,未到30歲即高中明經科,但是因當時世道滄桑而不願意當官,也因這樣懷著遠大的志向,卻未來得及一展長才就鬱抑而終。那時我才8歲,我心中即滿懷志向想功成立業,而且依賴我的母親李氏賢能相助,.............,一剛始生活很困苦,戰戰兢兢地經營數十年之後,稍為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可以吃,過沒多久,剛好碰到丙辰年發生的海賊事件,我兄弟因此事身受酷刑,到現在還是心悸猶存,您們千萬不可以忘記呀!


回憶起丁卯年,因家中人口越來越多、房屋空間就越形狹小,我們兄弟因而分家居住,自己常想當時之田產沒有多少,收入都不夠日常開銷,我和您母親陳氏勞心勞力,就只想一點一滴積攢錢財,為的是能置買田產,這想法比以前更加強烈,可惜您們陳氏母親過逝太早,這就好像昨日才發生的事一樣。後來再娶您們的莊氏母親,她仍然勤儉持家,終於陸陸續續購置一些田產,雖然還沒有到很富裕,但生活已能不虞匱乏,話雖如此,但仍憂慮沒有供奉祖先的地方,及讓後代平穩安居的處所,故而創建了南安住場一所。南安的住場以堡寨包圍生活起居室模式興建,中間三棟為祠堂,用以祭祀祖先,祠堂四周圍為廂房百餘間當做住家,南安住場始建於己卯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於丁亥年落成(清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總共歷時8年興建,子孫們要感念我的苦心,將來這南安住場經年損壞,務必一定要按照原樣修繕,不可以偏頗的看法來擅自做主更改南安住場的建築格局,也不允許不孝忤逆自以為是的將南安住場私自交換或販售,而造成家族的不合。如果後代子孫能按照我以上的說法去做的人,他的做法就是我的做法,他所說的話就如同是我說的話一樣,其所做的事自然是功不可沒,這樣又怎麼可能會有不孝忤逆自以為是的嫌疑呢?為了想讓千代萬代的後代子孫了解創建南安住場的艱辛,以及要千代萬代的後代子孫維護好祖業,特別刻以石碑告訴子孫們。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歲季春吉旦立


 


 


為何我們家保存的文件很少、老照片也是很少?---尤其在這幾年更是納悶,現在想起,這幾年一直想做一件事--重修我們家的族譜,100年11月10日(公元2011年)尚卿 撰于 屏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