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多古墓碑和家譜中,可以看到這個在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區廣泛流傳的移民地名----江西瓦屑壩。【瓦屑壩】是一個時代的遺跡,是活著的歷史,【瓦屑壩】代表著曾經或者現在仍然存在的一棵樹、一條巷、一個村莊,這些都是真實而可靠的歷史見證。一批批來自這些地區及周邊地區的移民,在此集中,又在此四散,踏上不歸的旅途,幾百年過去了,【瓦屑壩】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江西瓦屑壩”、“鄱陽瓦屑壩”、“鄱陽桃花渡瓦屑壩”、“瓦屑壩葉家村金雞嶺”,這些都是在許多姓氏族譜中的記錄,然而隨著歲月流逝,在現今的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地圖上也已經找不到這個地名。根據公元2000年3月1日《安慶日報》一篇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研究所所長葛劍雄教授所撰《瓦屑壩—安慶人的根》的報導,文章中指出元代江西饒州路約相當於今日之波陽、餘幹、萬年、樂平、德興、景德鎮、浮樑等市縣,屬江浙行省。在現今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城西南約十公里的太蓮子湖濱,有一個叫做《瓦燮坽》的村莊。據該村現存的《朱氏族譜》和《何氏族譜》記載,此“燮”是由“屑”雅化演變而來,而“坽”則為小土溝之意,與“壩”之意相對應。《瓦燮坽》就是元末明初的【瓦屑壩】。《瓦燮坽》現今屬江西省上饒市鄱陽縣蓮湖鄉,離鄱陽縣城鄱陽鎮(即當年的饒州府治)不過一二十里,處於鄱江三角洲,離鄱陽湖的汊湖大蓮子湖不過十來里,周圍湖泊密布,水路通暢。


       元代末年,群雄並起,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等一代梟雄,都是從江淮之間崛起的,戰爭也大多在這一區域內進行。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派大將徐達攻打長沙,與陳友諒舊部和元王朝殘餘勢力血戰四年,使長沙田園荒蕪,百姓亡散,廬舍為墟,許多地方渺無人煙。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就近從江西大量移民遷入長沙地區(現今湖北省和湖南省,當時稱之為湖廣省),即歷史上有名的《江西填湖廣》。明初這場大移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移民活動,也是中國歷史上在政府組織下最大的移民活動,明初大移民也使人口稀少地區得到了有效地拓墾,明代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就在這一背景下展開,明代的軍事和政治變革也在這一背景下有了更大的發展。元末明初的【瓦屑壩】也就是在這種時代變遷下成為移民重鎮、成為今日眾多姓氏淹沒在歷史中的故鄉。


       根據歷史地理學家的研究,宋代鄱陽縣城已逼近鄱陽湖,元明時期鄱陽湖的南部不斷地擴展,到清代才逐漸因泥沙淤積而有所縮小,當年的瓦屑壩就是一個瀕臨鄱陽湖的城鎮、近鄱江的一個聚落,也是一個繁榮的水運碼頭。遙想當年,饒州府屬各縣的外遷人口沿昌江、樂安河(婺水)及其眾多的支流順流而下,出饒州府城後,在鄱陽湖邊的瓦屑壩集中,然後登舟北上,到達湖口後,大部份人就近在安慶府所屬各縣定居,少數人溯長江而上,遷入湖廣省(今湖北省),或順長江而下,遷往安徽及其他省份。


        據考,江西瓦屑壩曾是一個江南常見的村莊,亦是一個古老的渡口,坐落在古邑大縣鄱陽城西約10公里的蓮湖鄉,昌江、信江從這裡入大湖,千百年來,清淩淩的江水流淌得一派嫵媚。


  傳說,江西瓦屑壩曾是一個古戰埸。唐末黃巢入鄱,姑蘇陶人為避戰亂,棄場逃走,經兵燹之災,此地變成了廢墟。朱元璋、陳友諒當年一場鏖戰,就發生在瓦屑壩邊上的大蓮子湖上。


        相傳,江西瓦屑壩曾是豪門望族聚居的地方,其姓氏有:朱、陳、胡、張、曾、邱、董、彭、何、姜........。這裡還是出名的制陶工場,姑蘇陶人看中了這塊“風水寶地”的水質和泥土,在此開場制陶,使無數的陶瓦進入了天南地北、千家萬戶乃至皇家宮殿。


        據《中國移民史》等相關資料記載,江西瓦屑壩是中國八大移民點中移民數量最大、歷史名人最多的移民聖地。清朝的“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清代被譽為“國朝第一”的書法家鄧石如和他的六世孫“兩彈元勳”鄧稼先;北洋政府首腦段祺瑞,他們的祖籍都這樣記載著:鄱陽瓦屑壩。清代“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龔鼎孳和龔氏家族九進士,後來聲名顯赫的“外交官世家”,一直到新中國的龔澎;“一門三進士”的李鴻章;清末名將張樹聲、劉銘傳;近現代名人陳獨秀等等皆有確鑿記載,其祖先皆是來自江西瓦屑壩,發放川資憑照移民外地的。醫聖李時珍的家鄉——湖北蘄州城東,有一條江西移民為懷念故鄉特別壘起的“壩”,取名“瓦屑壩”。上海有“鄱陽路”,武漢有“鄱陽街”,漢川有“江西垸”........那些族譜、牒文、墓銘、筆記上的點滴記載,都印證了當年瓦屑壩舟楫穿梭,槳聲欵乃的歷史喧囂,凝聚著世世代代的江西移民尋根的殷殷之情。【江西瓦屑壩】這五個大字,將多少代人的辛酸和思念,都凝固在這裡了!


 


附註:
(1)方氏之《壯猷堂》:安徽、潛山。始遷祖淵,元至正間陳友諒屯兵鄱陽,避戰火,由江西鄱 陽之瓦屑壩渡江,遷安慶山車輞。

(2)


參考資料:
(1)《元史》
(2)《明史》
(3)《洪武大移民:來自湖南瀏陽的新例證》---曹樹基 著
(4)《瀏陽鄉土志》卷六《氏族》---黃征 著。黃征出生于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卒於公元1931 年,黃氏先世自江西南昌遷瀏陽,至黃征為七代。
(5)《明實錄》
(6)《湖南人由來考》---譚其驤 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