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跟大家說抱歉!家裡電腦壞了,Bob迷上賽爾號電玩,於是大人便順勢不修電腦;再者續修祖譜,以至荒廢了最愛(維護blog)。我們家是台灣省台北縣瑞芳鎮人士,祖先來台相當辛苦,終日為生活奔波, 奉 先父遺願找到堂伯父收存祖先來台後之祖譜;然殘篇不全,不知堂號、亦缺大陸祖譜。


僅知祖上開基始祖為泉州龍頭分下泰平寨永定縣,又分來居住鵝港龜坑,後又移南靖船場內白沙坑外張坑后塘居住(經查今之地名為: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船場鎮白沙坑與張坑之間);清乾隆四十三年米糧高漲。 毓字輩曾氏 報公(謚 傳厚)帶妻及子( 詩生公) .子媳移台灣府淡防府芝巴里三崁店三坑仔庄居住(今台北縣雙溪鄉三叉港)。 我為了此事又到大溪鎮去找堂伯父,他們剛從美國回來,堂哥移民很久了,他在台灣是在國際牌上班,後來和朋友到美國去做生意,一直到現在;先父在時就曾跟我講:他們這一房靠的就是知識的力量,在金瓜石時,他們在台金公司上班坐辦公桌,而我就在坑內做粗活,他們家中開了一間電器行,後來金礦沒落,他們就搬到台北去了;先父要我們好好唸書。 大家搬離金瓜石多年,彼此未聯絡,後來在親戚婚宴場合相遇,才知道他們也搬到桃園來了。


「阿公!阿婆!」Bob和Jerry入門先把鞋子放好,他們夫妻看到小朋友都很高興,殷勤招呼,伯母切了一大盤柳丁給小朋友在茶几上吃。阿伯示意要我去餐桌坐,桌上擺了好多慢性藥,我先向 伯父報告 曾氏源考: 曾氏歷來有「天下一曾無二曾」之稱,意思是說曾氏只有一個共同的祖先,派系分明。據文獻,曾氏源出姒姓,是大禹的後代, 禹之子 啟建立夏朝,五傳至 少康帝,封其次子 曲烈于鄫國(今山東蒼山西北),世代食祿。西元前567年,鄫國被莒國攻滅,世子 巫逃奔至魯國,其後以國名“鄫”為氏,又去邑旁寫為“曾”字。世子巫遂為曾氏得姓之祖。


全國曾氏悉以孔子門人 曾參為一世祖。 曾參字子輿,春秋末魯國南武城人(今山東費縣),孔子弟子。事親至孝,勤學好問,銳意修養,後人稱其為“宗聖”,列于孔子諸門人的前面。


曾子生三子:元、申、華。其後裔漸向外地發展,如十五世曾招于西漢末遷江西盧陵,衍為大族,三十六世曾延世于唐末遷福建,傳龍山曾氏一族,人物鼎盛。而後裔悉以“魯國”、“武城”作為郡望,以曾子“一日三省吾身”嘉言嘉行稱“三省傳芳”。


曾氏與許多姓氏一樣是唐末從河南光州固始入閩的。唐末中州戰亂,民不聊生,王緒帶一支農民軍輾轉南下,在閩地被王潮、王審知兄弟等奪取兵權。王氏兄弟先後攻取了泉州、福州、漳州,割據自立。


相傳曾氏三十六世曾延薦,又名延世,光州固始人氏,曾任光州刺史,配王氏,乃王潮、王審知的姐妹。延世隨王氏入閩,在軍中任團練副使。王氏據有閩地,延世遂定居泉州龍頭山,成為曾氏龍山派一世祖。


伯父聽到此才跟我講說他父親還在時有一天要向他講述論語,他當時還覺得莫名其妙,學電工出身的他忙著賺錢,那有閒功夫。當時也不知有族譜,是整理其父遺物時才發現,如前文所示,不知堂號及完整字勻,亦缺大陸祖先系譜。伯父將手邊的資料影印了一份給我,時間已經很晚了,


「若有需要,可帶你回雙溪去走一趟!」伯父說,


「這…,我媽媽不准我去!」我回說


「為什麼?」伯父相當驚訝


我母親說她娘家和雙溪曾家從前曾有生意往來,後來有一些糾紛,以致於我每次提要回雙溪尋根,母親都不允許


「好!改天我再問你媽媽!」「咦?為什麼剩一片柳丁?」大伯問


「因為爸爸說不可以全吃完!要剩一點」Jerry說


「很乖!很好!」伯母相當高興,送我們到門口


「大伯!我試著整理看看!農曆年後再來找您!」


「好!再見!」回程的路上小朋友在車上睡著了,我希望能說服我媽,讓我回雙溪一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