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



話說【覺悟真】,這是忠心崙(現今臺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的觀音壇,忠心崙庄民皆稱其為【聖壇】,此名【覺悟真】又從何而來呢?就得話從我房臺灣開基祖(來台祖)十八世祖英遠公、英傳公、英超公兄弟三人於清嘉慶年間初期(公元1800年左右)自大陸來臺從事米糧、雜貨等生意,來臺之時隨身帶著一尊原鄉供奉多年的白玉觀音以保一路平安,兄弟三人到臺灣之初隨即在中心崙向同宗族親購買夥房現址做為日後在臺灣的落腳之處,亦將白玉觀音供奉於住屋處,每日清花素果、早晚清香一柱。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歲次丁未年冬天,我房大規模擴建祖屋為三進二院四合院規模,先祖將四合院門樓旁邊的西廂房設立為觀音佛堂,僅為一間廂房大小之規模,白玉觀音供奉於此,佛堂與道路之間仍有一片空地當成禾坪,此即為現今【覺悟真】觀音壇之前身。



我房十九世祖維淦公於清咸豐2年(公元1852年)接受曾文正公號召加入其幕僚,一直到清同治十一年歲次壬申年(公元1872年)曾文正公辭世後才回臺灣,我房先祖跟隨曾文正公左右二十年期間征戰十餘省,回臺灣之時,因戰功彪炳受清同治帝皇恩禦賜品秩為正五品官之【同知】官位。同年十二月(歲次壬申年)(公元1872年),先祖維淦公以禦賜賞銀改建祖屋,此次重建將祖堂及門樓屋頂改建為燕尾翹脊建築以顯家赫,亦將原本供奉【白玉觀音】之佛堂往外擴建,中間為天井,擴建後的佛堂面積大小即與現今【覺悟真】一樣。先祖因征戰二十年看盡世事滄桑,諸法之無常,悟出真性遂提禪詩【覺醒玄機能了俗、悟明妙法可成真】刻於佛堂殿內兩旁石柱以醒後世子孫,【覺悟真】之壇名即由此而來。而後【覺悟真】因靈驗無比,不知不覺即成為地方上信仰中心,從此【覺悟真】深入中心崙每個庄民心靈。且說先祖維淦公歸臺之時已六十餘歲,本想回鄉安養天年,臺灣知府(周懋琦知府)多次懇請先祖輔佐其治理六堆客家莊附近地方治安,掌理地方上之刑名,先祖本著服務鄉親之精神,便應允周知府之請求擔任臺灣府的<分府>,亦稱其為知府<師爺>,當時地方上稱我房夥房為【師爺府】,【覺悟真】在當時權充為辨公衙門,庄民們也因觀音壇又為神聖無比的審案衙門之故,又將其稱之為【聖壇】,先祖維淦公別世後,審案聖蹟仍流傳於後世。



清朝時,我房所有土地及其建物產權皆為【曾英超公嘗】祭祀公業名下,當然【覺悟真】觀音壇也包括在內,依照我房傳承習慣,【覺悟真】觀音壇之管理人向來皆是由【曾英超公嘗】管理人來擔任,雖說清朝光緒年間,【覺悟真】觀音壇已成為中心崙庄民們信仰中心,香火鼎勝,但【覺悟真】觀音壇的產權及其決策權仍為我房掌控。



臺灣日據時期,我房之祭祀公業名稱因臺灣總督府之規定更改為【曾英超公號】,不再沿用清朝時之【曾英超公嘗】,自日本接收臺灣之後,【覺悟真】觀音壇的土地及其建物仍屬於我房【曾英超公號】之產業,當時【曾英超公號】管理人為我房二十二世祖曾德成,故【覺悟真】觀音壇的管理人即為我房二十二世祖曾德成。直到臺灣日據時間明治四十年(公元1907年),先祖德成公決定將【覺悟真】觀音壇的土地及其建物之產權無條件捐獻給忠心崙的庄民們,也同時決定在忠心崙選出新的【覺悟真】觀音壇管理人,不再由我房【曾英超公號】的管理人兼任,讓【覺悟真】真正永遠成為忠心崙庄的觀音壇。當時在庄內選出【覺悟真】觀音壇獨立產權的第一任管理人為利順貴(利順貴為忠心崙庄九一一番地之庄民)(現今美和村海平路22號利屋夥房),即於明治四十年十月九日(公元1907年),由我房當時【曾英超公號】管理人曾德成將【覺悟真】觀音壇總共三里四絲面積的土地及其建物無條件過戶給【覺悟真】,此時【覺悟真】觀音壇完完全全真正成為獨立運作的觀音供奉聖地,從此以後,我房【曾英超公號】管理人皆不再過問【覺悟真】觀音壇任何決策。



【覺悟真】觀音壇第一任管理人利順貴於大正元年往生(公元1912年),【覺悟真】觀音壇再次公推選出下任管理人為曾成瑞(曾成瑞為忠心崙庄九三0番地之庄民)(現今美和村海平路2號九嶺戶夥房),亦於大正元年十一月三十日(公元1912年)登記更改管理人為曾成瑞。在此之前,因【覺悟真】觀音壇之土地是由我房土地分割出來,而我房土地為居住的場所,土地地目當然是建地,【覺悟真】觀音壇之土地地目也一定為建地,建地地目並不能使用在祠廟,在臺灣日據時期於法不合,幸於多方奔走之下,【覺悟真】觀音壇終於大正七年七月二十日(公元1919年)將地目由建地更改為祠廟用地。



臺灣日據時期昭和11年(公元1936年),臺灣開始推動日本皇民化運動,臺灣總督府要求臺灣人民全面皇民化,放棄臺灣民間信仰,此時【白玉觀音】神像被日本警方強迫沒收,自此之後未再歸還,在臺灣光復之前,【覺悟真】觀音壇因日本皇民化之因素皆無法再供奉觀音神像,而如今【覺悟真】內之觀音佛像乃是臺灣光復後廟方重新雕刻之作。



自臺灣日據時間明治四十年(公元1907年)至今,【覺悟真】觀音壇之歷任管理人依序為第一任管理人 利順貴、第二任管理人 曾成瑞、第三任管理人 郭坤妹、第四任管理人 曾富德、第五任管理人 徐梅興、第六任管理人 徐利申妹、第七任管理人 周梅英(現任管理人)。



 



(註)清朝嘉慶年間之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範圍包括中心崙本庄、牛埔下、茄苳樹下、下樹山、柑園仔等小聚落,臺灣日據時期之中心崙改名為忠心崙,而當時的忠心崙庄之範園則仍包括忠心崙、牛埔下、茄苳樹下、下樹山、柑園仔,直到台灣光復後,忠心崙與羅康園合併為美和村,而牛埔下、茄苳樹下、下樹山、柑園仔則共同設立為和興村,但直到現今美和村與忠心崙之名稱仍同時存在,絕大部份的居民幾乎仍以【忠心崙】來稱呼。



(註)中心崙為現今美和村之古稱,清朝乾隆年間之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雖說後來行政區域地址改為今日之台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但是一直以來皆是以【忠心崙】稱呼此村庄,甚至直到今日除了戶籍地址及郵件地址書寫為美和村之外,交通路標仍是使用【忠心崙】,現今人與人之間也還是以【忠心崙】來稱呼。



(註)清朝乾隆年間之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改制為>福建臺灣省臺灣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清光緒十三年(公元1887年)改制為>福建臺灣省臺南府鳳山縣淡水港西里中心崙
<清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改制為>福建臺灣省臺南府鳳山縣港西下里中心崙
<臺灣日據時期明治28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改制為>臺灣府臺南縣鳳山支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臺灣日據時期明治34年(清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改制為>臺灣府阿猴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臺灣日據時期明治38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改制為>臺灣府阿緱廳港西下里忠心崙庄忠心崙
<臺灣日據時期大正9年(民國9年)(公元1920年)改制為>臺灣府高雄州潮州郡內埔庄忠心崙
<臺灣光復後民國34年(公元1945年)改制為>臺灣省高雄縣內埔鄉美和村
<臺灣光復後民國39年(公元1950年)10月1日改制為>臺灣省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現今>臺灣屏東縣內埔鄉美和村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門額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外觀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正殿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內殿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觀音佛祖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起造日    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歲次丁未年冬天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重修日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歲次壬申年十二月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正殿 禪詩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正殿  禪詩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正殿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正殿




忠心崙觀音壇---【覺悟真】天公壇


 


 



民國101年10月25日(公元2012年)



嘉應裕振公派下啟滄公房西山戶25世孫  曾尚卿  撰于 屏東 厚實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天下一曾無二曾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